从来没有去过上海,然而,在别人的描述里,我心里那座叫“上海”的城市,始终笼罩着淅沥小雨,有点怀旧,有点慵懒,有点精致。
到上海的第二天,小雨仿佛如约而至。一大早,我就和同事搭乘上海财政局的车去松江区采访。同行的财政局会计处处长黄光懋和司机都是典型的上海人。和黄处长聊起近期会计处的工作,他介绍说,会计处最近正在着手做有关上海市会计工作30年改革开放的系列活动,记录上海这30年会计工作的宣传片已经在拍摄了。我一听来了兴趣,上海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想必这30年来的会计工作一定藏了很多故事。
我建议能否做个报道,黄处长笑了笑,很谦虚地说:“不敢不敢,我们宁可啊,多做点,少说点。”“多做点,少说点。”短短六个字,竟让我一时语塞。30年来的会计故事固然生动,然而,相比起会计发展的未来,值得期待的远比回忆更美好。那一刻,窗外零星的小雨也仿佛褪去了怀旧的思绪,变得轻快起来。
在上海出差的日子,忙碌却也充实。最后一天,我先是去了位于南京东路61号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拜访了事务所的首席合伙人朱建弟先生。走进立信的办公区域,我惊讶于这个事务所繁忙中的平和,互相点头致意的工作人员,公告板上员工们休息时的照片,这一切都表达着这个团结的集体在忙碌中对待生活的态度。
当天下午,我又转道去了上海财经大学,和同事一起来到学校有名的“白楼”,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孙铮校长。倾听孙校长对近期诸多会计问题的看法,真是获益匪浅。深入浅出绝对是这位老校长的风格。临走时,孙校长一直送我们到门口。一低头,看到孙校长穿着的黑色布鞋,一时间,有些感动。
晚上,如期启程回京。然而,当我挥一挥衣袖告别上海的时候,我知道我带走的不只是那里的一片云彩,还有上海会计人给予我的感悟—不怀旧,而是与时俱进的;不慵懒,而是勤勉快乐的;不精致,却是格物致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