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当今中国企业的CFO们,“今天你快乐吗?”我相信能爽快回答“YES”的人不会很多,其缘由不外乎CFO在企业中权力与责任不对等、工作压力与职业风险有增无减、专业上的想法和工作中的辛劳往往得不到“一把手”或同事们的理解认同,有的甚至在单位里倍感孤独……
快乐工作是每个执业者的最基本追求,更何况这些CFO呢!我记得有人说“快乐=现实÷预期”,按照这个算式,如果要提高“快乐”值,就必须在减低“预期”和改善“现实”上双管齐下。
说到“预期”,就是“你应该做什么”,学者们称之为角色定位。我读过的一篇文章中说:“CFO应该既是财经战略专家和企业领导班子核心成员,又是业务精通的管理专家。他应该有七个方面的能力:战略眼光、高明的领航员、敏锐的分析家、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施经理、温和的指挥者、财务政策的制订者和经济监察官。”如果按照这种既不顾“三权分立”的公司治理原则,又肆意扩张CFO职业边界的“预期”来定位和塑造自己的话,CFO们恐怕一辈子都不可能快乐了!现实一点地说,我觉得CFO们的主营业务应集中定位在确保和提升专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决策相关性以及管控现金流或资金链。这两项是CFO们的本分工作,其他的角色和工作属于其他业务,是否应该去潜心经营,还需要进行一番SWOT分析后才能择机决策。我一直持有这种主张:公司是否赚钱首先是CEO的事情,账上有没有钱才是CFO的责任。可是一批批CFO们对利润表的关注度却大大超过了现金流量表,这就与CEO错位了,甚至还有越位的嫌疑。其实公司治理的要义就在于定位清晰与权责明确,“岗位学雷锋”实在不值得提倡。
另外,我坚信CFO们的愉悦首先不是源于个人薪酬的提升,而是公司上下左右对财会制度规范和工作部署的接受与配合程度。因为财会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在企业内部统一思想认识。相对来说,下属单位和员工的思想统一要容易一些,最重要也最艰巨的任务则是统一领导们的思想。因此要改善现实,CFO们就不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鞠躬尽瘁”,而是要善于沟通,尤其是与董事长、CEO及各位高管们的沟通。现实中那些善于沟通又勤于推销的CFO们的快乐指数明显偏高,而且非财会专业毕业的CFO的沟通技巧和策略又要明显高于财会专业毕业的专业选手,前者很擅长在与各类高管沟通时“跳出财会”或者“换位思考”,使专业问题的解决事半功倍。“专业营销与沟通能力低下”是一批CFO倍感委屈、不悦、孤独的病源,也是职业技能的短板。恕我直言,笔者从一些CEO等各类高管那里获得的对CFO的评价虽有褒奖,但更多的是“短视”、“一根筋”、“口才差”、 “仅仅算一个合格的财务部经理”等让人伤感的词汇。
故此,CFO们一定要锁定“预期”和善于沟通,把握工作节奏,掌握工作平衡,如此才能享受工作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