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勇 王文俊
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流动已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年度内人员流动在20%以内的基本已经不算流动了,部分事务所人员年度流动最高达到50%以上,更有社会人士惊呼,事务所不能留住人才。
作为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近20年的注册会计师,笔者则想一探其中的原由。
历史因素是根本
谈到会计师事务所,首先应该了解它的性质。会计师事务所从本质上讲,是靠智力来吃饭的一个组合单元。更确切地说,它是和个人的特点、能力紧密相关的机构。
10多年以前,事务所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当时只有国有的机构才能在满足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成立会计师事务所。
20世纪末期,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这些机构相继按照要求与挂靠单位脱钩,原有的在行政单位享受一定行政级别待遇的事务所所长纷纷转变身份,成为民营性质事务所的所长。因此,大部分事务所实际控制人,从历史渊源来看大都由原财政、审计等政府机关转来,其业务结构也和其原有身份相关。而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除了执业外,没有业务来源。久而久之,执业注册会计师感觉承担了巨大风险,但是责、权、利不匹配。
事务所实际控制人和名义上的合伙人(股东)脱节,这是事务所一个隐晦的话题。目前有一些已经超过注册最高年龄的应该退休而实质上不退休的人士,仍然把持着事务所的大局,他们是事务所的实际控制人和利益最大者。也有一些不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士,他们有人脉关系,有业务资源,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资质成立事务所,变相让注册会计师成为他们的前台,并形成利益共同体。而目前行业主管部门制订的处罚的规则明确是重师轻所,即一旦鉴证报告出了问题,从重处罚签字注册会计师、从轻处罚所在事务所。签字注册会计师的责任重大,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又不是利益获取者,即责、权、利不匹配,这才是事务所人员流失的根本原因所在。
大环境也需改善
20世纪90年代,国有经济一枝独秀,而国企员工收入实行的是“工效挂钩”体制,员工收入普遍不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相对比较高一些,这是那个年代的财会人员对事务所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会计师事务所的工薪已不再诱人,这也使得注册会计师在相同薪金条件下拥有更多选择。
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要留住人才,关键是要从地位上、薪资上善待人才,使得人才成为事务所真正的主人。目前,随着国办56号文的全面推行实施,国内事务所兼并重组浪潮如火如荼,特殊普通合伙转制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行。应该说,国内事务所正在逐步向国际化转变,行业主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及其事务所的高层也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人才对于事务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修订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决定》(目前尚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以及《关于支持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做强做大的若干政策措施》,形成推动事务所发展的组合拳。
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已出现了人才回归迹象。在特殊普通合伙制的改制过程中,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得以进入事务所的高层。
我们有理由相信,行业人才的大规模涌入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