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沙洋审计:三维度画好乡镇自然资源审计‘树状图’”
作者 陈星 胡雅楠
近年来,沙洋县审计局持续总结经验、丰富审计方法、创新发展思路,构建乡镇自然资源审计思维“树状图”,着力解决自然资源点多、量大、范围广的问题,助力乡镇自然资源审计提质增效。
善集三“情”信息,提升审前效率。一是摸准镇情,提前收集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镇域面积、常住人口、交通区位、水系流向、矿藏禀赋等基础信息,根据镇情不同有针对性的画好契合本次审计的框架思路。二是踏清村情,根据收集的信息进一步归纳分析,对照全镇地形图、交通图、水系图等图文资料,以主要干道、山川河流、产业集群等为切入点,合理规划实地踏勘路线,提高现场核查效率。三是访好民情,以道路交汇点、居民集中区、村居边缘区、卫星影像变化区等实地查访,了解一手民情、翔实基层数据。
巧用发散思维,提升审中能力。一是构建领导沟通机制。由分管领导亲自抓协调,加强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保护局等单位的沟通交流,帮助审计人员掌握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标准规范及当前的重难点工作等情况,从而精准开展审计工作。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审计组在掌握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环境质量监测等数据资料后,对发现的疑点线索进行现场复核取证,确保问题取证的时效性。三是优化部门联动机制。在落实安全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委托有关主管部门开展调查或协助调查发现的问题线索,解决审计过程手段不够、技术不强、方法不新的问题,加强问题调查深度。
深抓关键环节,提升审后质量。审计组在开展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审计的同时,紧扣绿水青山的发展思路,聚焦被审计单位产业发展的规范可持续性。一是审为先,抓问题整改。审计组结合审计过程中发现经营主体的用地性质、污水排放、噪音扰民、安全隐患等问题,认真出台审计整改建议,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二是计为上,抓思路谋划。在掌握被审计对象基本镇情的基础上,由局党组组织审计组与业务骨干共同研究、一镇一策,为镇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审计智慧。
延伸阅读:
来安县着力自然资源审计助力守护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