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度被冷落的珠算最近重回大众视野。
经过5年的申遗,具有1800年历史的珠算终在今年12月4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为此欣喜、骄傲的群体里,不得不提山西省珠算心算协会。从1980成立至今,他们将保护、抢救、利用、发展我国优秀的珠算文化作为一项事业,到处奔走呼号,不断创新方式,可以说,珠算从来没有在山西淡出过。
不失时机地宣传
如果不是特意关注,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珠算已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的实施,又为依法保护和传承珠算文化提供了法律保障。
为弘扬中华珠算文化,世界珠算联合会把8月8日定为“世界珠算日”。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就保护和传承珠算文化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
2009年,山西省珠算心算协会正式启动“世界珠算日”宣传活动,至今已持续5年。而且这绝对不是在走形式,省里将各市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我们都创新形式,把‘世界珠算日’宣传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各地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在社会上形成了强有力的宣传推动作用。”山西省财政厅纪检组长、省珠算心算协会会长张五胜介绍说。
在形式上,除了有街头宣传、现场表演,还有各种比赛、展览等等。以2010年为例,太原市组织了大规模的“我与珠算”演讲比赛,生动诠释了珠算文化对现代人的影响;临汾所属各县区全部参与了声势浩大的全民珠算文化宣传;晋中市组织了全市少儿珠心算比赛和珠心算教学观摩活动。今年,山西省珠算心算协会要求各市珠协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把活动办到县(区)一级,使珠算文化的宣传面更广。
事实上,除了“世界珠算日”宣传活动,山西省珠算心算协会总是不失时机地开展宣传工作。
协会一份名为《珠算动态》的简报,成为行业人士互通情况、交流合作的载体。网站“珠算之声”栏目,成为社会更方便快捷地了解珠算工作的窗口。
“此外,在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中,我们利用大型科普日宣传活动场所,发放资料千余份,宣传珠算与珠心算教学启智功能。我们还组织孩子们在现场进行珠心算表演,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和实际的功效证明珠心算的生命力。”张五胜表示。
四大赛事轰动三晋
要检验珠算工作做得好不好,比赛是最好的手段。通过比赛,还能发展和培养珠算珠心算人才,扩大交流和沟通。为此,山西省珠算心算协会组织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四大类型珠算比赛。
在一年一度的全国海峡两岸珠算比赛中,山西省的选手总能斩获佳绩。这是一项旨在推动珠算文化发展、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赛事。据了解,近年来山西省共组织21次比赛,平均每年3万余人参赛,占全省会计从业人数的10%。由于参赛人数多,组织有序,山西省连续5年获得中珠协授予的“全国特等组织推广奖”。
“全省珠心算技术比赛则是面对社会广大珠心算爱好者开展的赛事。我们共组织了33次比赛,规模逐年扩大,记录连续刷新,珠心算人才不断涌现。这项比赛活动基本在各市轮流进行,在各市的大力配合支持下,每次比赛活动都取得了成功。”张五胜介绍说。
说到山西省珠算届的顶级赛事,要数两年一次的全省职工珠算技术比赛,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这也成为了山西省珠算心算协会工作的一个品牌亮点。
覆盖面广是山西省组织珠算比赛的一大特点,针对年龄在4—6岁的幼童,山西省珠算心算协会还从2002年起开展了“旭日杯”少儿珠心算比赛。这使得珠心算教学在全省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对于如何保障比赛工作的开展,张五胜介绍道,“省珠协将各类比赛列为年度工作责任制进行考核,并量化打分,督促各市积极组织比赛。同时,每次组织比赛,我们都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使各项比赛的各项工作有人负责、有人落实。”走出珠心算教学新路子
一些课题研究成果指出,珠心算教育对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作用,对提高小学1—3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业成绩的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