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轶青:落实主动管理
业务财务人员主要负责支撑公司五大事业部,分析业务增长的关键推动因素、预算资源分配合理性以及事业部对外合作咨询。之所以成立业务财务部门,旨在落实我们所提倡财务管理新理念——“主动管理”。[详细]
-
陈胤:以最佳实践为标杆
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应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宝钢金属一直坚持以价值为导向,分析价值驱动因素,一切以经济价值(EV)增长为决策依据。我们以阿米巴经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将“全员参与、透明经营、培养人才”渗透到日常所有的经营工作中,抓住经营本质,不断分析、改善,力求创造价值。 [详细]
编者按:虽然网络早已普及,但从未像近些年这样,如此深入每个人的生活。我们邀请到几位长期活跃在互联网上的业界代表,共同组成“会计自媒体”群像,作为时代的印记,供后人评览。
-
张连起:为了专业报国的梦想
受当时文学热的熏染,我也做起文学梦来。以“车走”为笔名,小说,诗歌,一路写将下去。写了三十万字的小说《城市里的乡下人》;写了长诗《中国,正微笑着走向太阳》……从小说到报告文学,从现代诗到古体诗,有几篇登在《青年文学》《青春》《星星》。后来一思量,文学毕竟不能做谋生的“饭碗”,为稻梁谋,我开始在财务以及相关经济领域深耕。[详细]
-
吴卫军:出售时间的手艺人
尽管每天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吴卫军处理,但他仍会抽出时间来写作。他习惯于把工作中的思考和对专业问题的研究随时记录下来,梳理成文。一些找他讨论工作的年轻同事,有时会正巧遇到他在办公室写一些东西。为了不让他们感到紧张,吴卫军会笑着说:“这是为了让你看到我在很努力的样子。”[详细]
-
陈奕蔚:利于行业 也利于己
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主要包括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两个方面。对事务所来说,如何发现客户的舞弊等审计知识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包括“四大“在内的每家会计师事务所都自有一套审计理论和方法以及配套的审计程序和表格。[详细]
-
财税仙子姬金玲:我想做一个愉悦的财税学习人
姬老师说机会是宠爱她的,但幸运女神只会眷顾努力尝试的人。细听老师一路走来的故事,她不断用勤奋来打造自己,无论是五年左右通过注会、注税、保险公估人、证券从业等一系列证书,还是走上讲学的曲折过程,在老师的描述里听不到艰辛,反而是一个在开阔的大路上坚定而轻快行走的身影,越来越清晰,而且还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详细]
-
会计自媒体也能撑起会计的希望
微博段子或许走不进学术殿堂,但于作者而言,同样也是心血之作。用140字把会计工作中的感悟写出来,既是对思维的梳理,也是一种写作的训练。因为字数限制,文字务必简练,每个段子要直抒胸臆,来不得漫长的铺垫与感慨。能够引起粉丝共鸣的会计微博需要接地气,有深度、有锐度、有温度、有笑点。从这点看,写微博文的难度一点也不逊色于写长篇大论。 [详细]
编者按:国强则会计人强。个人可以在岗位上,甚至在行业层面发挥影响,但表演的舞台源于整体经济,其中就包括眼下的“一带一路”。让我们看看,率先走出去的会计精英们是如何经历海外之旅的。
-
谈谈海外投资投后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以及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资本的海外投资、并购呈加速状态(本文所讲投资并购主要是产业资本的投资并购,而非财务投资),涉及的行业和地域也日益多元化。对海外并购本身的研究相对较多,本文不作重点讨论;投后管理,虽然不如并购投资本身那样吸引眼球,但对并购标的影响长远[详细]
-
诗与远方 中资企业的国际化
2016年,我被国家电网公司派驻香港的投融资平台——国网海外投资公司,从传统财务转战金融领域,成为一名走向海外的会计人。以43岁的“高龄”首次驻外,出乎我的意料,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回首18年的财务与会计职业工作,与国际业务结缘,倒占了一半的时光,似乎今天的驻外在十几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详细]
编者按: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战胜李世石,这是人工智能的一次全球科普。在同一时间,德勤宣布与人工智能企业Kira Systems合作,将人工智能引入审计领域。未来永远未知,但我们可以多加了解,在未知降临时以免无知。
-
人工智能将完成审计的第2步到第99步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领域,对很多行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影响。机械制造、数据录入等行业的初级工种已经基本被计算机和机器人所取代,行业的就业岗位数量已经受到了冲击;另一方面,在医药分析、审计、法律等行业,人工智能也让从业者,尤其是初级从业者感受到了压力。[详细]
-
海外会计协会领导人谈人工智能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知识迭代周期越来越短,新技术和新发明井喷的时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不断出现的新名词让我们目不暇接。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各行各业,财会行业也不免受到冲击。 机器人是否有可能在财务领域决策层面发挥作用?CFO的职位在未来是否有可能会受到机器人的替代威胁?[详细]

-
杨周南:不惑始创业 不负领路人
她生于1938年,在战火纷飞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在新中国的前行中成长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四十不惑之后开创了自己的终生事业,成为了会计信息化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行人。 她出身于数学专业,受父之命转投会计电算化领域,从此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深耕于此三十余载;她亲身参与了会计电算化在中国的诞生,亲眼见证了会计电算化蜕变为会计信息化的转型 [详细]
-
杨继良:新中国管理会计的“活历史”
1979年,杨继良成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二所会计研究室的一名研究人员。经过一个朋友的介绍,杨继良参与了《英汉大词典》的编写。期间,他试着用英文写了一篇《中国的群众核算方法》。《英汉大词典》主编陆谷孙教授帮他修改后说:“你的英语我看懂了。”这给了杨继良很大的鼓舞。“因为我用英文写出东西来,人家能看懂,这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 [详细]
-
魏振雄:会计行业的“跟跑者”
1951年,魏振雄高中毕业。“东北财院来福建招生,说管吃管住,什么钱都不用花,但是自己不能挑专业,正好我家困难,我就到了东北财院,分到会计专业学习。” 一年后,魏振雄被选中公派留学苏联,“我们学校派了10个人去参加选拔考试,最后选了3个人,一个外贸,一个统计,一个会计”。 [详细]
-
赵洪元:审计老兵的创新冲锋
2从1984年6月18日上海市审计局成立算起,到今天已经有三十二个春秋了。但即便是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你依然能从赵洪元身上感受到那种身为新中国第一代审计人所具有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赵洪元的岗位几经变换。不管身在何位,这位审计老兵一直保持着冲锋的姿态,不断地在进行着创新的尝试和探索。 [详细]
-
庄肇嘉:风雨人生路,执着会计情
他主导或参与了一系列重大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改革。第一个是适应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和开展综合经营,对全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制定颁发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管理办法和会计制度。这个工作还包括一系列的后续工作,包括组织编写出版《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两本教材[详细]
-
付磊教授谈会计史研究
目前会计史的研究各有侧重。有些学者说,写历史就得写古代,当前的历史没法写,一是没有经过历史检验,没法下定论;二是当事人还在世,有些问题不好处理,因为历史研究不是单纯记录历史,还要评价,否则就成了大事记。过去修史只修前朝,也是这么个原因。目前会计史的研究各有侧重。有些学者说,写历史就得写古代,当前的历史没法写 [详细]
-
会计教育界学习苏联往事
当时编制的教学计划也都以苏联为蓝本,其基本原则是“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专业课与基础课相结合”,“无论哪一种专业都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专业所需的一般科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教学大纲上,时任人大副校长胡锡奎曾经做过总结[详细]
-
魏云鹏:勤于业,敏于行
对于这段经历,魏云鹏最引以为傲的当属“益和”软件。“益和”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1993年接受财政部鉴定时还上了央视新闻。作为电力系统孕育出的土生土长的孩子,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随着魏云鹏调任华能,又在华能落地生根。 [详细]
-
肖桐青:精雕细琢 于细微处看财务
年少时曾痴迷于绘画的肖桐青似乎一直将自己的财务事业当成一件艺术品来精雕细琢。不管是在基层岗位从事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还是在华东电力集团公司担任财务处长和副总会计师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或是在华东电力集团财务公司担任总经理工作,他都十分注重细节,并且善于从中发现问题。而正是在这种对工作细节不断的打磨中,肖桐青将自己塑造成了财务领域的一位“匠人”。[详细]
-
闫伯臣:与收付记账法不期而遇
和之前采访的大部分会计专家不同,闫伯臣并非会计出身,甚至没有受过正统的大学教育。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收付记账法,并且和同事们一起创立了在当时影响和运用比较广泛的财产收付记账法,也因此走进了会计的历史。 [详细]
上海市青浦区蟠龙路200号(201702)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127/68126(书店),68069(编辑)68189(合作\广告)
工作时间:8:30-16:30 传真:021-69768028 webmaster@esnai.cn







2021影响中国会计人员的十大信息技术
202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专题
2021年财会相关考试日历
2020影响中国会计人员的十大信息技术
疫情防控财税政策汇编专题
抗击疫情,会计人在行动
2020年财会相关考试日历
2019影响中国会计人员的十大信息技术
会计口述历史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