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会计人物正文
 

长留清气在人间--记中国管理会计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余绪缨(2)

来源:中国会计报   发布时间:2009-07-26  作者:王凯   编辑:zlcx

阅读:3817  打印   RSS 字号:||
  随后在不同时代直至逝世,余绪缨都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

上世纪80年代,“会计信息系统论”—— —这个对中国会计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观点在国内传播开来,而余绪缨正是最重要的引进和阐述者之一。他认为,“根据当前的现实及今后的发展,应把会计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它主要是通过客观而科学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很快,“会计信息系统论”风靡中国会计界,成为中国会计研究的主流观点和理论基础之一。

“会计应当是管理的一部分”,基于这一理念,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余绪缨一直致力于现代管理会计这一新兴学科的引进和拓展。现代管理会计为西方人首创,上世纪50年代成为会计的新分支,它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决策性和执行性管理会计为主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经过多年的跟踪、消化和研究,余绪缨于1983年编著出版财政部高等财经院校统编教材《管理会计》一书。该书是我国管理会计领域公认的最具开拓性、系统性和权威性的著作,对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教学和应用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

在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建设方面,余绪缨创造性地提出并构造了“广义管理会计体系”,其中包括企业经营会计和投资会计、国民经济核算和投资会计、跨国公司经营会计和投资会计。“老师视野开阔、理论起点高,让我们感到,他总是高屋建瓴地审视每一个学术问题。”余绪缨的弟子们现在多是学商两界及政府部门的要员,但说到这些,语气中仍充满高山仰止之情。

诚然,晚年的余绪缨在学术上已超脱一般的境界,他广为人知的便是凭借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将中国会计研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把中国古代“孙子兵法”所隐含的管理思想与西方近年来兴起的战略管理会计结合起来,还独辟蹊径从文化的层面研究中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等等,堪称奇思妙想,其贴切处令人拍案叫绝。

大师育人:德行第一,宁缺毋滥

无求无愧六十年,但愿门庭学子贤。

历尽沧桑人已老,关心最是后争先!自1945年毕业后留校,余绪缨直到人生最后一刻都没有离开会计教学的第一线。上面的诗作是余绪缨2005年在从教60年庆典上写下的,而他寄语弟子的诗作也为数不少。从这些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培养了一批学术有成、德才兼备的弟子是大师眼中最大的成就。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余绪缨开始招收“现代管理会计”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了大批管理会计教学科研和高级管理人才。由他担纲领衔的现代管理会计博士点在很多年都是我国这一领域惟一的博士点。

余绪缨的弟子成千上万,但20多年间他亲传的博士生却只有40余人,这个数字在博士生也有“以销定产”趋势的今天似乎少了点。德行第一、宁缺毋滥是余绪缨招收博士生的第一标准。他觉得,学业不精可通过努力提高,但品行不正则不可饶恕。他曾经说过,“如果发现自己学生的论文真有抄袭,我会毫不客气地让他走人。”“余绪缨奖学金”的评选也是如此,只有经得起评审委员会调查甄选确认“有公益心、诚实、正直和有爱心”的学生,才能获得奖学金。

虽然收徒从紧,但对自己的弟子,余绪缨总是毫无保留地在学业和生活上给予关爱。很多弟子回忆说,第一次见老师十分紧张,原因一是老师为学界泰山北斗式人物,二则老师以治学严谨著称。然而,接触时间长了,弟子们却发现老师发自内心的呵护、理解、支持甚至尊重,为他们营造出家庭般的温馨气氛和“自由精神”发展的世界。

对于弟子的学术成果,余绪缨更多的是引导和尊敬,绝不贪天功为己有。对于弟子们请他修改的论文,他一字一句、连标点符号都改,但从不挂名,甚至第二位都不肯。

弟子自嘲:老师嫌我们水平低,怕毁了他的英名。也许,怕毁英名是真,嫌学生水平低是假,余绪缨最反感的正是学界老师霸占学生成果的劣行。

学有所用、事业有成的弟子们,是余绪缨追求的最宝贵财富,也是最值得炫耀的资本,而且毕生乐此不疲。他二女儿陈伟琪回忆说,“父亲在病床上,念叨最多的是他那几个还没毕业的研究生和还没完成的‘十一五规划’教材。最后不得已,父亲将他们托付给自己一位在厦门大学做老师的学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关于 管理会计 余绪缨 的新闻 关于 管理会计 余绪缨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