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庭源从来都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教过各种各样的学生,但他从未因为他们的地位和出身而有任何区别的对待。
从他大学毕业,走上讲台的那一天开始,他从未因自己在学术上取得任何成就而有丝毫的变化;也是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开始,他成为了学生们心灵的导师,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学生们。
易庭源说,他最大的安慰,就是能够看到自己的学生们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取得成绩。诚如当年,易庭源在课上提到过的“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易庭源用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为学生们在专业领域开了一个头。正如他引用的这句话的作者—— —清代著名学者、大思想家戴震一样,易庭源以不懈地探索,一生讲学著书,为自己所钟情的会计事业奉献了一生。
“放不下”的会计
易庭源家中的客厅里贴着一张旧照片,是一群年轻人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门前的合影。那是1947年,易庭源在岳麓书院学习时照的。照片上还有易庭源题写的一副对联:道统寄名山,使我悠然神往;文章馨陋室,其人乐以忘忧。
易老晚年的生活很简单,简单得就只剩下每天例行的学习、翻阅资料、撰写论文。易工城说,父亲年轻的时候,喜欢 游泳、品茶,我和二哥的游泳就是父亲教会的,而今,父亲就只是围着他那张破旧的书桌转,写写他的会计理论。87岁的时候,易庭源还在全国中文会计类核心期刊《会计之友》上发表了论文。
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已经让会计成为易庭源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他放不下会计,放不下这份他投入了毕生精力的事业。每次儿子们请老人去自己家里住的时候,易庭源都会说,我哪里也不去,我要在这里坚守我的岗位。
易老很早的时候就说过,他百年以后,要用自己毕生的积蓄,设置一个奖学金,用于奖励在会计学专业上有突出成就的学生,为国家培养人才。为了给父亲圆梦,今年易老90大寿的时候,易中天夫妇出资为父亲在中南财大建立了以易庭源命名的奖学金。在当天举办的祝寿会上,易庭源十分激动,并坦言这是他收到过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武汉的十月,收获的季节。看着台下那些年轻的后辈,易老慈祥的目光里满是温暖和希冀。感染这些莘莘学子的不仅是易老的学识,还有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易庭源90岁生日当天,他所有在武汉的学生都赶来了,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还专门发来了一封长长的、饱含深情的贺信。他是易老78级的学生,直到今天,易老对他依然印象深刻。
偶尔,易老还是会到中南财大的校园里走一走,他喜欢和那些三四岁的孩子们一块儿玩,仿佛在玩耍中易老自己也变得和小孩子一样单纯,没有丝毫的杂念。这个校园里有易老的事业和追求,也收藏了易老的青春与留恋。
如今,易老不再品茶,他只喜欢喝白开水,就像他喜欢的他现在的生活。易老说,“陆游有一首诗说的好,‘鬓虽残,心未死’。我还有很多的事情没有做完,如果有朝一日,可以看到我们国家遥遥领先于世界,我就高兴了,这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