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试篇(2) 虽然德勤的面试感觉极差,但还是颇有所得,一方面从经理口中更多的了解了会计师事务所这个行业,另一方面也对人们常说的“四大的人都很nice”有了亲身的体会。至今记得审计经理所说的:“你的工作不可能每个都是challenge,都能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可能一点不interesting, sometimes it may be boring, so your attitude to work is very important.”回想自己的经历,的确是这样,记得在参加GMC比赛的时候,每次做决策都要核算运营成本,来预估公司的盈利和股票价格,那个时候一算就要一两个小时,如果决策有变化,就需要重头算过,这个过程真的不interesting,但是如果你不算的话,你就可能错过最高的利润和胜利的机会。所以说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你明白所做的工作的最终意义,你就会为那个目标而一直努力,而回报也会随之而来。 普华通知我面试也让我挺惊讶,不过更让我surprise的是随后德勤居然通知我见大Par,两个面试挨着,11月30日普华,12月1号德勤。第一次觉得自己离四大可能挺近,兴奋了好几天,自信心也逐渐回来了。 普华的一面是我第一个单面,那个时候未名上关于PwC的帖子最多,所以看了好多前人的经验。因为前面有德勤的面试打底,因此用英文做自我介绍感觉就好多了,但还是很紧张,我这个人一紧张额头就容易出汗,虽然不至于影响我说话的状态,但给人感觉总是不那么好,记的我面试完一出来,负责接待的JJ第一句话就是:“呵,出这么多汗啊!”所以奉劝各位朋友,以后在面试时一定要寻找一下自己紧张时容易犯的毛病,最好先找几个无关痛痒的面试,把问题都暴露出来,并争取加以解决,省得到了真正重要的面试时候再出问题,让自己后悔不已。 面试的过程很normal,所问的问题都是基于你所填的AF,感觉上普华很重视teamwork,总是揪着这方面的问题不放,还有就是比较注意你分析问题的逻辑性。最有意思的是在我狂侃一大段英文之后,经理拿出了我的笔试试卷,看了看,然后用了一个转折性词语开头问了我一个问题:“OK,但是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你的笔试考的分数这么低呢?你的阅读只有6分?(阅读一共10道题,满分20分,我连三分天下居其一都没有,真是惭愧惭愧!)”于是我赶紧又向经理解释了一番。虽然我能感觉到经理对我还是挺满意的,但我还是要奉劝各位朋友,英语这个东西还是要好好学习的呦!不要像我,坐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问经理问题的时候,因为前面有德勤的失败教训,所以这次问的问题没有那么尖锐,当我问到:“If one day I bee one member of PwC, what is your advice for me?”我第一次听到了在以后面试中一直耳熟能详的答案:“work hard!”但是经理的解释很独到:“我可以允许你没有专业知识,这个可以通过培训获得,我也可以允许你不聪明,因为勤能补拙,但我不能允许你懒惰,因为懒惰不仅意味着公司会遭受损失,更意味着你自己将会在manage和partner眼中没有声誉,继而没有人会book你,让你参与项目,结果你的声誉就无法提高,然后仍然没有人book你…… 最终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最重要的就是个人的声誉,你的声誉来自于你自己的努力,一切的一切都base on your performance.”我又想起了老米的那句“attitude is everything”。 面试篇(3) 德勤面大Par比普华一面还普通,只是觉得大Par好辛苦,一个上午居然要面12个人。面试时间拖后了有40分钟,但由于在等待时候认识了一个初中的PPMM校友,还有HR的JJ陪我们聊天,感觉气氛特别的轻松,没有一点紧张感。我是比较幸运的,因为面我的合伙人去人大做了career talk,所以寒暄阶段的气氛很好——虽然我的头上仍在冒汗。整个面试过程只有20多分钟,仍然是自我介绍,对方问我问题,我问对方问题,不同的是这次是全英文,一个汉字都没有!这次被问到了我的专业问题,问我自己本身的专业对未来从事财务工作的帮助,虽然我的专业很偏,但一般都可以从个人的职业目标与规划方面进行回答。出来的时候,HR的JJ特别和蔼的对我们说:“那好,回去等电话吧,最晚16号以前就有结果了。” 面试完仍然觉得很没底,也是我三大面Par中最不自信的一回。一则时间太短,觉得没有表现出来什么个人的优势,二则香港人从来都是那样不苟言笑,你根本无法看出什么结果。自我总结了一下,还是有点紧张,而且两次单面都忘了向经理和合伙人要名片,实在是失败。还好,回到学校时,看到了KPMG的一面名单。 KPMG在人大笔试了270多人,一面150人,老天眷顾,我还在。 KPMG一面是我值得大书特书一笔的,因为当时我面试完后,真的觉得是一点希望都没有,我给我几个好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们肯定没戏了,但不想最终的结果却是天堑变通途。当我得知自己通过一面,继而重新回头审视自我的时候,我开始发现自己先前的积累完成了一个从量到质的转变,也使得我在以后的三次面试中游刃有余。我开始喜欢上面试,因为那是一个难得的提高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