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收藏|Eng|XBRL中国|可做?|帮助|         手机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视野茶会计笑话正文
 

中国财会60年大阅兵(2)

来源:中国总会计师   发布时间:2009-10-28  作者:待查   编辑:zlcx

阅读:7926  打印   RSS 字号:||
  特殊阶段:

会计制度在冒进后发挥作用 在十年动乱中全面瘫痪

“一五计划”的提前胜利完成和对农业、手工业以及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目标的顺利实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为了落实党的八届二中全会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于是在当时“左”的思想引导下,有人提出在会计制度制定方面要“彻底放权、大力简化、力求通俗”,结果造成将必要的会计制度也被下放或取消,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所谓的 “以表代账”和“无账会计”,实际上等于取消会计。如有的主管部门把20多个财会制度简并为一个制度。许多企业单位会计机构被撤销或合并,大批会计人员下放劳动或调离工作岗位,破坏了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使全国刚刚统一、规范起来的会计制度和处于起步阶段的总会计师制度建设受到了严重破坏,造成全国会计工作一度严重混乱的局面,受到了理论界对“无账会计”错误作法的猛烈批判。

会计工作的混乱状况很快被党中央发觉并加以制止。毛泽东主席在1959年10月的“五级干部会议”总结中批示:“只有算账,才能实行那个客观存在的价值法则。这个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可能教会我们千百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有关的中央领导十分重视会计工作的恢复和整顿,使得会计工作又得到了重视,包括总会计师的发展又在这一时期提上了日程。1961年,为了调整工作方针、整顿经济秩序,中央制定颁发了《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提出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置总会计师。1963年,国务院批转下发了国家经委和财政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国营企业、交通企业设置总会计师的几项规定》,明确在所有国营企业、交通企业都应设置总会计师,并明确总会计师是厂长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方面的助手。之后,在“算要有用、管要合理”的原则指导下,财会工作在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会计工作经历了这次挫折,后又从挫折中恢复整顿,转而进行改革。在这样一个起落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办经济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一客观真理。

正当人们对会计工作和总会计师前景充满希望之时,文化大革命的10年浩劫使得会计制度和还没有完全落实的总会计师制度也被全盘否定。1967年,林彪、“四人帮”一伙掀起了一股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经济管理工作的浪潮,他们把会计制度扣上了资产阶级“管、卡、压”的大帽子,诬蔑企业讲求经济效益是资本主义的利润挂帅,散布“三年不算账,钱也跑不到外国去”的论调,他们煽动群众夺权,大搞无政府主义,许多单位的会计工作都失去了管理和控制。期间,中央财政部的会计制度管理机构被撤销,中央各级主管部门的会计机构被撤并,企业、事业、机关和一些单位的会计人员被下放劳动。

面对这样的局面,以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与林彪、“四人帮”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1972年,由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召开的“经济核算会议”上,邓小平起草了《加强企业管理20条》,会上制定了考核企业的八大经济指标,余秋里在讲话中提出了为会计人员平反、昭雪的号召,他巧妙地将“管、卡、压”赋予新的解释。他指出:“社会主义企业就要管,对修正主义的东西就要卡,对资本主义的东西就要压,会计工作执行的是一条革命的管、卡、压路线。”会后,《人民日报》发表了《加强经济核算》的社论,为全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在回忆这段历史时,业界权威的专家指出,在“十年浩劫”中,运动的发展已不是个别人所能控制的,监督会计核算有效执行的机制更是不复存在。

发展阶段:

会计制度改革部分和广泛借鉴国际惯例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过“大跃进”和“文革”的两次冲击,建国初期建立起来的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和总会计师制度几乎荡然无存。会计制度和总会计师制度的修订和施行,此时已经陷入了一种从零开始的局面,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这个时期的会计改革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与任务:既要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还要使会计在全球化的影响之下向国际惯例靠拢;既要彻底消除“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不良影响,还要实现会计思想的根本性转变,改革之路艰难可想而知。

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压力,1978年国务院颁发了《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并在第四章中要求企业建立总会计师经济责任制,把设置总会计师的范围扩大到所有企业,并对总会计师的基本职责与工作权限做了具体规定。此后的《国营工厂厂长工作条例》、《国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等一系列行政法规中,都对总会计师制度建设做出了规定。紧接着,财政部在1979年开始也着手研究推动会计立法工作,同年8月11日拟形成了讨论草稿,经过了多年努力,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计审议通过《会计法》,并于1985年5月1日起施行。《会计法》确立了会计工作的法律地位,作为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事业得以发展的保障。《会计法》的颁布,不但创建了我国“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的基本构架,而且还确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会计管理体制。同时,对有关行业的会计工作方法和制度也都做出了规范。后来,《会计法》又进行了二次修订。于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对规范了各个行业的会计行为,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推荐:初入职场——会计新人职场宝典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已有3位网友发表看法,点击查看】 分享 打印 意见反馈
更多关于 财会60年 会计制度 的新闻
评论区
我来讲两句:
  • 昵称: (评论通过审核后可获得10个金币奖励) 快速登录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