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收藏|Eng|XBRL中国|可做?|帮助|         手机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视野茶会计人文正文
 

会计思维方式浅谈(2)

来源:财会通讯   发布时间:2010-02-13  作者:刘书兰   编辑:accliu

阅读:6039  打印   RSS 字号:||
  三、会计塑造了我的思维方式:以不变应万变

二十多年来会计的从学、从教、从业经历,使我收获颇多,尤其是塑造了我的一种思维方式:以不变应万变。无论是“资金来源等于资金运用”,还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无论是“增(收)减(付)”记账法,还是“借贷”记账法,都要牢记复式记账法是基础,会计准则是导向,这是会计人应有的思维方式。拥有了这种思维方式,且不说会计对象即资金运动如何复杂与繁琐,会计职能如何拓展,会计人都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相关可比的经济信息。

记得1993年“两则两制”的颁布实施,使刚刚熟悉讲台的我措手不及。作为会计人,我们明白,会计是全面管理经济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会计改革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此次改革是在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社会上出现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局面,中国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加快等国家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作为会计人,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并加以实施运用。尽管客观经济发展的过程瞬间万变,尽管反映经济发展的资金运动瞬间万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会计人,就应该以不变应万变。不管在会计职业生涯中遇到任何困难险阻,都应该能迎刃而解。

2006年的会计准则,又是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并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形势下再一次进行的令世人瞩目的会计变革。国内经济市场化程度达到了更新更高的水平,出现了金融工具、企业年金等。

诸多需要解决的会计新问题,需要有相应的办法予以规范,社会公众利益也需要通过更加公开、公正的会计信息予以保护。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交往的增加,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摩擦同时增多,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规则,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理解性,已成为优化我国国际经济合作环境,维护国家利益和谋求长远发展的迫在眉睫的大事。新准则体系的颁布实施,引发了会计界又一个学习的高潮。

《企业会计准则2006》内容多,难度大,对会计业务处理只有原则性的规定,相当多的内容要求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解决具体的会计处理问题。新会计准则,给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在相应制度约束下的灵活应用以更大的空间,会计标准愈加准确、简练,会计职业判断空间不断加大,存在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全过程。不同的判断和选择对财务成果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够优化经济结果,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但由于长期以来客观条件及主观因素的约束,会计人员侧重于学习会计理论知识,将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更多的作为操作技术,没有从更广泛和开放的视角思考会计环境,缺乏对经济业务不确定性判断能力的培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服务功能。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处在核算层次,不具备达到准确进行职业判断的水平。而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如何准确地确认并计量资产、负债的价值和当期损益等财务状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是会计人员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不仅需要学习与掌握更加广泛的专业及相关的知识,更需要不断地培养其独立思考、准确判断的能力。AA候任会长理查德·阿肯·戴维斯先生(2008)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一直存在争议,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公允价值的判断没有绝对的规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对会计师而言,需要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要充分地理解公允价值的原则,以便准确、专业地处理。我想只要坚持,以不变:固守借贷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以应对世界范围经济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长风浩荡千帆起,正是描绘宏图时”。中国会计事业国际化的进程刚刚开始,会计改革还在继续,只要会计人必备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方式,紧握时代的脉搏,在会计发展的道路上,必将乘风破浪,实现一个又一个的跨越,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推荐:初入职场——会计新人职场宝典
上一页 1 2
【已有4位网友发表看法,点击查看】 分享 打印 意见反馈
更多关于 会计人 思维方式 的新闻
评论区
我来讲两句:
  • 昵称: (评论通过审核后可获得10个金币奖励) 快速登录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